品牌最好“可视化”

品牌最好“可视化”

品牌观点
其实理论并没有什么用,
对于创造力而言,
学习再多的理论也推导不出一个好方案。
 
所以我建议看理论太多的时候,
放下书本、多听听音乐、看看电影、逛逛艺术展…
也就是说,多接触激动人心的东西。
 
你的心动了,
才能创造出触动别人心的东西,
但是,理论确实是一面好的镜子,
或者是路标。

关于品牌“可视化”的重要性,
 
命名最好是“可视化”的。
 
什么叫“命名最好可视化”?
就是说我们身边有很多名字,
但基本可以分为两类:
 
符号学:1、自然的 2、人造的。
 
譬如一些好名字:
苹果、小米、豆瓣、绿茶、甲骨文…
 
这些名字的统一特征都是“自然的”
不是人造的事物;
不是抽象的事物;
很多人会觉得抽象的事物怎么不好了?
这里面没有绝对关系,
不是说属于“人造的”命名品牌,
就做不起来。
只是说以“自然的”命名,
第一感觉会有好感、会大气点,
 
因为自然的事物是:
每个人所见即所得的,

所以佛教经典的“金刚经”
也是以智慧比喻为“金刚”不破。
但最重要的是:
“自然的”命名好记,

是“直接记忆”
任何抽象的形容词,
都是“间接记忆”
都是要“琢磨一下”
而“自然的”命名,
是直接就在嘴边的。
譬如在二手车品牌里面,
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譬如在食用油品牌里面,
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在凉茶品牌里你第一浮现?
如果没猜错,
应该分别是:

瓜子二手车、金龙鱼、王老吉
 
什么人人车、优信二手车…
你很难想起来,
鲁花做的也很好,
但还是会被金灿灿的一条金龙鱼,
抢占你的大脑记忆!
我们都知道:
加多宝才是真的“王老吉”
你无数次叮嘱自己,
但是依然老想起“王老吉”
因为王老吉听起来像一个人。
 
那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自然的”名字?
还有其他补救的机会吗?
 
logo最好是“可视化”的
 
这个怎么讲?
举个例子:
我们看国内这几个电商品牌,
天猫的猫、京东的狗
苏宁的狮子、国美的老虎
 
其实这里面除了天猫的名字里有猫,
其他的都是“硬加上去的”
为什么都会不约而同的加一个动物,
因为就是为了完成:
“ 可视化 ” 的记忆。
也可以这么说:
找一个自然界的东西,
完成大众的心智记忆和寄存。
最重要的是,
如同上面说到的名字,
图形描述的“自然的”东西,
是直接记忆,
是不需要“琢磨一下”
所以但凡是“标志释义”
都是内部思维的自嗨!
不要拿标志和消费者捉迷藏,
吃亏的是自己。
 
那如果命名、LOGO,
都没有“可视化”的记忆资本,
该怎么办?
这个其实都不必担心,
很多优秀的品牌都没有:
“可视化”的名字,
“可视化”的LOGO,
譬如深受大家喜爱的国民品牌:
宜家、无印良品、优衣库,
 
人认知记忆的本能,
就像流水流过坑坑洼洼的地面,
你根本挡不住,
认知记忆的本能,
会自己抓住可记住的东西,
譬如:宜家的蓝色。
 
 
品牌颜色的“可视化”
 
所以我们不用过分担忧:
人的认知记忆能力,
它会无孔不入,
但如果你对它好点,
给它提供更容易的记忆“绳头”
它会更快、更好、更节约成本的帮到你!
 
命名、LOGO、色彩,
都可视化了、或者都不可视化!
还有什么需要注意可视化的?
 
广告语、文案最好是“可视化”
 
广告语、文案:“眼角瞄”来看!   “嘴边话”来说!
是不是命名、LOGO、色彩、文案都可视化,
就可以了?
当然不是,
 
品牌气息最好“可视化”
 
说到品牌气息,
什么是“品牌气息”?
就是你想到这个品牌的“第一感受”
 
这个含混的感觉往往是最需要“可视化”的,
这个第一感受可能是:
符号感的、画面感的、人物感的,
或者是符号+画面感的,
或者是符号+画面+人物感的,
譬如:


 
说到品牌气息,
什么是“品牌气息”?
就是你想到这个品牌的“第一感受”
 
这个含混的感觉往往是最需要“可视化”的,
这个第一感受可能是:
符号感的、画面感的、人物感的,
或者是符号+画面感的,
或者是符号+画面+人物感的,
譬如:
 
可口可乐自己说是:乐观、分享。
但是没人会真的在心里蹦出来:
乐观!分享!
大家心里可能是含混的一种感受,
接近乐观、分享这一类感觉!
麦当劳也一样,
可视化的品牌气息是这样的:
看起来很欢乐、很无忧无虑,
所以麦当劳说自己是家“娱乐公司”
这些都是“可视化”的品牌资产。
 
品牌“可视化”资产
 
为了便于理解,粗暴的来说,
品牌和生意的区别就在于: 品牌有“可视化”资产。
 
在这里插播一个有意思的观察:
国内的两大策划公司,
华与华和叶茂中,
都重视“可视化”的记忆认知。
 
华与华重视符号学:
叶茂中重视:代言人

 
人对人感兴趣,
人对人是“绝杀的可视化”认知。
 
所以,
叶茂中紧扣人对人的记忆认知,
用明星代言来推出产品和品牌,
至少能做到“被人模糊记住了”
 
前面说了,
人的认知就像流水一样,
会自然的主动的“记住什么”
我们做的工作就是“方便记忆”
 
除了看起来本身就接近“视觉系”这些,
还有品牌的什么可以“可视化”?
 
品牌战略最好“可视化”
 
农夫山泉为自己定义“大自然的搬运工”
实施天然水战略,
这个是可视化的。
 
特斯拉未来瞄准“无人驾驶”
这个也是可视化的。
 
可视化的需要,
是因为便于大家理解和记忆!
可视化的需要,
是大家理解记忆后的购买理由!
 
因为品牌要被理解、被记住!所以一切最好可视化。
 
这个“可视化”在佐藤可士和的著作中,
曾经表达了相近的意思,
他和柳井正聊“优衣库的本质是什么?”
到底设计应该围绕怎样的核心?
感觉在碰撞的过程中,
“有一种对的感觉始终说不出来”
越是如此的时候,
越要逼迫自己把模糊的东西,
尽可能用最准确的意思描述出来,
最后,双方终于总结出优衣库,
要做的对人们有价值的事情:
“衣服的零件!”
 
每个人来到优衣库都可以找到自己的需要,
每个人可以随意组合搭配“衣服的零件”
这也是优衣库种种表达中:
简化人与服饰的关系,
做人人穿着舒适买得起的基本款服饰。
 
“衣服的零件!”是最可以可视化的,
 
包括韩总讲到局气的策略的时候,
一个餐饮一定要有“邪乎”点的产品
(这个邪乎就是可视化的意思)。

局气可视化的品牌资产:
蜂窝煤形状的炒饭;
兔儿爷形状的土豆泥;
沙燕形状的局气豆腐;
包括在营销策略上,
从菜品到环境,让消费者,
一定能拍照并凑够朋友圈的9张图,
这都是“可视化”的策略。
 
讲到理论无用,
那么有没有办法运用“可视化”来创作?
可视化训练术!头脑里画面的大练兵!
有一个办法可以尝试:
 
逼迫!
 
譬如你想一个产品定位,
你自己想象一下你自己会不会,
在这个“场景消费”?
 
逼迫自己情景体验一下!
逼迫自己走一遍,
自己认为会消费的可能性有多大?
如果场景不对,
这个消费场景不会发生,
那一定就有问题。
 
所以产品定位上:
 
摆脱模糊!
摆脱模棱两可!
摆脱“不可见”!
 
命名上,
尽可能的逼迫自己,
选用自然界存在的事物,
尽可能的逼迫自己,
选用与产品定位相符的名词类,
争取让3岁小孩和80岁老人都秒懂。
尽可能的逼迫自己,
在口耳传播中,
不需要再问第二遍是哪几个字?
逼迫自己,
起一个不需要解释和第二遍确认的名字。
 
摆脱凑字拼词!
摆脱不明不白!
摆脱“不可见”
 
文案上,
自己心里若有想说出来的意思,
先写出来,
然后用自然的事物尝试构建比喻出来,
看能不能只用名词和动词,
组建比喻出你要表达的意思?
逼迫自己不断简化字数,
逼迫自己越少用形容词越好,
字数越少越好,
意思越准确越好!
 
摆脱抽象表达!
摆脱形容词!
摆脱“不可见”!
 
虽然理论无用,
但是依然是面镜子,
可以照见一些事物的样子。
 
学习中,我们要多动脑!
创作中,我们要少动脑!
多动心!

投递简历
HR@rongbrand.com
业务联系
+86 (010) 84912948
rong@rongbrand.com
Rongbrand
投递简历
HR@rongbrand.com
业务联系
+86 (010) 84912948
rong@rongbrand.com